又到龙年,这个牛耳、蛇身、鳞片覆身的动物,多年来在常人观念中,早就是虚构而非真实存在的动物了。
如果说龙是虚构的,为何它会在岁月演化中变成这种形象?
如果它不是虚构的,会不会真是现实世界里的某种生物?亦或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动物呢?
而近一个世纪以来,围绕龙的话题,最轰动的莫过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事件。因为那次很多人都相信,他们看到了“龙王爷”的真身。
“龙”出营口
时间回到1934年的盛夏时节,在营口的一处河湖低洼处,有农民发现了一具巨型动物的尸体。
这具尸体被发现时肉体已腐烂,全身只剩骨头。其通体长10多米,据说头部区域还长有两个各长约1米的角。
一时间,当地发现“龙”的消息不胫而走。不但附近的村民前去围观,就连彼时的媒体记者也去了,而且还拍了照片发了报道。
1934年,《盛京时报》报道并配发的照片
此后几十年的时间,围绕这具动物尸体的话题一直在民间流传,至少有很多人相信那就是龙。
当年前去围观的,还有一个叫孙正仁的年轻人,他在混乱中还搞到了几块“龙骨”。几十年后的2004年,当年的老话题又登上热搜榜,因为耄耋之年的孙正仁,将收藏多年的“龙骨”捐献了。
经过专家的鉴定,那并非什么龙骨,而是距今一万多年的野马的化石。至于当年那具尸体的骨头哪里去了,现在也是众说纷纭。
一种说法是,由于东北当年是在伪满洲国统治时期,日本人得知这一消息后,随后将骨头运回本国研究了。
第二种说法是,骨头后来被当地的一所高校制成了标本,学校后来迁移到大连,标本也被转移走了。
最后一种说法,当地人争相购买“龙骨”,后来做成药材卖掉了。
骨头不知所踪,而回看当年拍摄的照片,专家也看不出来究竟是什么。一种观点认为,那可能是某种远古恐龙的化石。
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应该是被大水冲上岸的鲸类动物。因为彼时正值夏天,而且1934年夏天的营口地区,曾连续下了40多天的雨。
于是有专家推断,水位上涨后,有一只鲸类动物从入海口游进了辽河,然后搁浅在了芦苇荡里而死去了。
至于头上的两个角,鲸类中的长须鲸,它下颚的骨头有两个突出的部分。人们不明所以,当年在发现它后,错把骨头装在了头顶。
这种解释听起来比较合理,但由于年代久远,现在已无法去证实了。所以,营口当年发现的动物究竟是什么,现在依然给不出明确的答案。
事实上,历史上围绕龙的各种流传,也都是这样的迷雾重重。
龙是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吗?
上世纪80年代,濮阳的一处古代墓穴中,发现了用蚌壳摆出的龙的造型。这处墓穴距今已超过6500年,说明古代先民对于龙的认知和崇拜是很早的。
就此便产生了第一个问题,即龙的形象何以在那么早的年代里就被确定了下来?如果说它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,上古的先民应该是见过龙,从而才绘制出了它的形象。
可这样一来就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后来的人,为何没有再见过龙,难道是它处于各种原因而灭绝了?
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到秦始皇时期,世人肯定都听说过龙,但再没有人见过龙的真身。从那时候起,围绕龙的一切,也都只出现在文字、图画和各种口头传说中。
正因为没有见过,现代人去研究龙的起源,也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它,即龙在现实中不存在,是先民靠着想象,将多种动物的一部分组合而成的产物。
就龙的形象而言,它的身体像蛇,爪子像鹰,耳朵像牛,鳞像鱼,角像鹿。正因为如此,古人才说龙有九似,就是说龙的形象像是九种动物组合而成。
至于为何是九,是因为九这个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代表了一种圆满和完美。从这一点似乎也能说明,龙确实是靠想象组合而成的动物。
有意思的是,根据现代的考古出土发现,越早时期的龙的形象,它与其他动物的相似程度,都还达不到九种。
直到后期,龙有九似的情况似乎才被逐步明确。这也表明,从古至今围绕龙的形象,确实是一个不断创作的过程。
如果按照组合的观点来看,那么龙长期以来,又是用哪些动物来组合而成的呢?
是蛇是鳄鱼还是其他
龙的原型究竟是哪种动物,最普遍的说法是蛇,毕竟它长长的躯干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蛇。而在我国古代的多种神话中,很多神的具体形象,也都跟蛇有关。
比如神话中的女娲和伏羲,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。各类典籍中记载两者的身躯,所用描述也都是磷身蛇躯。
现代考古出土的各类古代画作中,女娲的形象确实是人面蛇身。《山海经》中也有记载,说女娲是人首蛇身,一天内能变化70种形象。
古代画作中女娲的形象
而且不光是女娲和伏羲,上古时期的人物诸如共工、炎帝等都是蛇身形象。人文始祖黄帝,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轩辕国,说这里的人都是人首蛇身,而黄帝的称号也正是轩辕。
到了近现代以来,历史学家的考证都明确一点,不管龙的形象是有多少种动物组合而来的,蛇的身躯永远是其主干。
至于其他像鳄鱼等部分,都是在蛇的主干上叠加而生成的图腾符号。比如闻一多的考证就认为,上古时期各部族图腾林立,而蛇应该是其中最强大的一种。
图腾经过融化合并,最终结合而生成了龙的形象。似乎也可以这也去理解,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很强大,在兼并了其他部族之后,将别的图腾形象,一并融入到了蛇的躯体上。
当然,这种解释只是现代人从文化角度的理解,它不具有真实性,只是经过考证和研究后的一种观点。既然是观点,就会有别的不同看法。
比如依照《中国古代动物学史》的考证,龙的主干动物并非蛇,而应该是鼍,就是现代所说的扬子鳄。
还有一种观点是,龙实际就是古代鳄鱼、蝾螈、蜥蜴类动物的共称,就是说上古时期的先民,将这些类似的动物统称为龙。
有意思的是,地球早期的恐龙,按照西方的名称它就是恐怖的蜥蜴。后来翻译到国内,名称中的蜥蜴就渐渐变成了龙。
恐龙的形象和龙自然相差甚远,但如果说龙就是远古时期蜥蜴类动物的统称,似乎又能说明龙确实和恐龙,又有着某种关联。
当然从时间线来看,恐龙灭绝的时间太早了,即便是6000年前的先民,肯定也是没见过恐龙的。
但既然是考证和研究,不妨把脑洞放大一些,或许几千年前的先民,因为各种缘故见过恐龙的化石。
对于这种庞大动物的化石躯体,先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。但并不妨碍靠着想象,以及在现实中看到过蛇、鳄鱼以及蜥蜴等动物,最终想象组合出了龙。
可不管是哪种情况,上述的组合,都是建立在没有龙这种动物的基础之上的。而现代也有观点认为,龙真实存在过。
龙会是已经灭绝的动物吗?
如果龙真实存在,先民或许见过它,但因为还没有文字和图像记录技术,所以对于龙的形象只能是口口相传。在这个过程中,它的形象可能会出现偏差进而异化。
等到文字出现后,龙这种动物或许已不复存在,人们只能通过二手三手的信息来描述和想象它。
理论上,可以假设龙是一种灭绝的生物,但是从地质学上来看,这似乎站不住脚。
因为现代的地质挖掘,人类都发现了数亿年前的恐龙化石,那为何龙的化石偏偏没有出现呢?所以从逻辑和时间线来看,龙是一种灭绝动物的观点是说不通的。
从神话的角度看,很多传说确实有可能是早已遗失,不为现代人所知的真实事件。这种可能性存在,但却无法去证实。
就像龙,它如果真的是某种上古动物,你想象不到它具体出现在了哪个时期,更无法去推断它是如何灭绝的。
难不成因为地球板块的剧烈运动,它恰巧被深埋在了现代海洋区域的板块底下?如果真是如此的话,那么龙生活的地质时期,甚至和恐龙同期甚至比它们还要早。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,古人为何只知道龙,而不知道恐龙呢?
对于这一点,似乎可以用一个观点解释,即古人把蜥蜴、鳄鱼、蝾螈等这类动物,统称为龙。
也就是说,古人对存在或者灭绝的动物,保留着一些残破的记忆。至于那些灭绝的动物古人是怎么知道的,或许是代代流传,或许是看到过化石后的代代流传。
综上所述,不管是组合想象而成,还是真的存在过,围绕龙都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动物。那有没有可能,古人在想象龙的时候,并非依照动物来像的呢?
结语:龙会是古人对大河的想象吗
龙和水有关,历史上它又逐渐演变成为了司雨之神,民间的神话体系中,江河湖海里都有龙在值守。
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,龙这种动物,实际并非是用动物组合来想象的,它其实就是先民对大河的想象。
中华大地上有着众多大河,尤其是先民在跋涉开拓的时候,都见过黄河和长江的身影。
最早的先民,不知道黄河的源头在哪里,也不知道它流向了哪里,就像李白诗中所写,黄河之水天上来。而有意思的是,天空之中也有一条大河——天河。
所以不妨去这样想象,先民们看着地上的大河,最终将其幻化想象成了能飞上天的龙。
而我国古代长期以来又是农耕文化,种地离不开水,而想象出来的龙,它的一切法力也就跟水息息相关。因此从这个角度看,龙或许并非动物,而是大河与自然的想象组合。
不管是动物还是大河,先民创造出了龙这种形象,事实上就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看法。
岁月漫漫,龙的形象经过演化而固定下来,并最终成为华夏这片土地上,所有人共同的想象和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