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瓷砖泡水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吸收水泥砂浆的水分,造成瓷砖空鼓、脱落、甚至是裂纹的情况出现。尤其是墙面铺贴,在贴之前需要对墙面进行洒水工作,也是这个道理。
瓷砖本身是有一定孔隙的,提前泡水,是为了让它的孔隙充分吸水,这样在铺贴的时候,它的吸水率就降到最低了。
2、瓷砖是否需要泡水,要根据瓷砖本身的吸水率来决定。如果瓷砖吸水率低于0.5%,在铺贴时是不用再泡水了;
一般厨房、卫生间用的釉面墙砖和地砖,吸水率在10%左右,铺贴之前必须要泡水。将瓷砖全部浸泡在水里,直到不再冒泡为止,浸泡时间的长短也跟天气有关。酷热天气,时间需要久一些。

哪些瓷砖需要泡水?
从吸水率来看,瓷砖大致可以分为瓷质砖和陶瓷质砖。瓷质砖吸水率在0.5%以下,所以铺贴前可以不用泡水;陶瓷质砖的吸水率在10%以下,所以在铺贴前必须用水浸泡。而厨卫用的釉面墙砖、地砖吸水率一般大于10%,铺贴时也需要泡水。
吸水指数是指陶瓷制品对水的吸附性和渗透性,吸水率越低,品质越好。瓷砖吸水后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,表面会因膨胀而开裂,水中的污物容易被吸入,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异味。所以在选择瓷砖的时候,首先要关注它的吸水指数。
如何浸泡瓷砖?
瓷砖放入盆中时,确保釉面朝上,陶器面朝下。如果釉面朝下,瓷砖的边角相互磕碰,容易掉瓷。
从盆中捞出砖时,地面要垫上包装箱,瓷砖也要背靠墙放置,釉面朝上。如果是相反的话,就是釉面的尖角接触地面,很容易碰掉瓷砖。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站着泡。
注重:瓷砖泡的时候必须整块完全泡在水里,如果只是往瓷砖上面浇水,并不能达到效果,铺装后还是很大可能出现各种问题。

瓷砖泡多久合适?
不同瓷砖的吸水性不同,所以没有具体的标准。可以通过观察瓷砖是否冒泡来判断,如果瓷砖的毛孔都“喝饱”水了,就不会再冒泡。质量差的瓷砖吸水率高,浸泡时间会更长。在潮湿的雨季,时间会相应缩短;天气炎热干燥时,时间会相应增加。
总结:瓷砖铺装前一定要泡水瓷砖,这是为了保证瓷砖铺装后更加牢固耐用。泡过水的瓷砖是不能退换的,与没泡过水的瓷砖相比颜色上会有色差,所以在买的时候要计划好,避免浪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