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中国地图上看,精河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端的一个小县,是北疆西部地区312国道、219省道、乌伊霍铁路、新丝绸北路上一个“支点”。
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北边缘,天山北麓西端,准葛尔盆地西端,与哈萨克斯坦接壤,边境线372公里,对外简称博州,原属于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管辖,1954年单设,是全区最小的一个州,面积2.7万平方公里 ,占全疆总面积1.7%,人口47万人,下辖两县两市(精河县、温泉县、博乐市、阿拉山口市),2018年GDP330亿元,各项税收15.3亿元,全口径财政收入40 亿元。其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仅相当于十堰市的茅箭区,但版图面积却比十堰市大4000平方公里。
提起伊犁,中国人应该都知道,这不仅仅因为他有美丽有大草原、有味道醇厚的老窖酒,而是那个名扬中外、写进教科书的《伊犁条约》。早在1762年,清乾隆27年就在伊犁设立将军府,统辖天山南北的政务和军事。1878年,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,1881年,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《伊犁条约》后,新疆设省,更名新疆,首府迁往乌鲁木齐(迪化),伊犁才从中心城市变成一座边城。
如今,从乌鲁木齐前往伊犁,无论坐火车,还是坐汽车,精河是必经之路。但这在过去却是一种奢望,五六十年代,北疆人民走312国道往返乌鲁木齐和伊犁之间,一般都会选择在精河住宿,当年,精河给人的印象就是公路边的一个“大车店”,这个感觉在人们的记忆里占据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。1990年,横贯北疆东西的乌伊霍铁路建成通车后,精河便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,新的历史由此改写。
《伊犁条约》签订后,沙俄占据中国44万平方公里土地合法化了,近两百年来,从晚清政府到中华民国,再到新中国成立,中央政府历来重视伊犁地区边防建设。精河先后四次大的人口迁徙(1764年,从张家口调察哈尔官兵1800人、1871年,从伏尔加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人3000人、1960年-1963年建设当兵团农五师屯田戍边11万人、内地政府支边和民间支边迁徙大量人口),全县人口由建国初期的1万人慢慢增长到现在的14万人。
精河是北疆片区主要产棉区之一,是博州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县,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,是国家商品棉基地,种植棉花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。精河的枸杞也是远近有名,托里乡建有全国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,充足的阳光、天山的雪水,让精河枸杞名气赛过宁夏枸杞。
在博州两县两市中,精河的优势是人口、土地、交通,坐上火车4个小时东到乌鲁木齐,2个小时西达伊犁,连霍高速穿境而过,精阿高速(精河至阿拉山口)年底通车。温泉县是旅游县,优势是空气、牧场,高山冷水养殖有名,外地人去后首先想到的是泡个天然温泉澡痛快一下。阿拉山口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,2012年12月,经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城市,市区人口不足万人,距哈萨克斯坦边境口岸12公里,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新兴边境口岸城市。博乐市地处中间,是州府所在地,是全州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中心。
精河的交通优势是其它地方没法比的。试想,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向西,来到精河的地界上,左手一指是霍尔果斯,右手一指是阿拉山口,两条中欧国际大通道,两个跨国大口岸。打公共汽车花上30块钱,来到博乐机场,出行更是方便的很,坐飞机去喀纳斯(北疆最北端、有“新疆第一景区”之称)2个小时,机票400元,飞最南端喀什(南疆最南端,素有“没到喀什就没到新疆”之说)2个小时,机票600元。
在精河的东边180公里地还有三个“怪邻居”(人们称之为“金三角”、工业城市):乌苏市、奎屯市、独山子区。“怪点一”,是城市的名字都有点怪,“乌苏”有俄罗斯风情,“奎屯”像东北的农村风味,“独山子”像个小镇子;“怪点二”,是从地域上讲,三个城市离博州近,应该属于博州管辖,但事实上却分别隶属于塔城、伊犁、克拉玛依三个地州管辖。历史形成的格局自然有其自身的原因,不好打破,也不易打破。
乌苏市是塔城地区的东部桥头堡,“乌苏啤酒”家喻户晓,是新疆人的最爱;奎屯市是工业城市,北疆棉花销售集散地,是纵贯新疆南北的21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的交叉点;独山子盛产石油,是著名独库公路的北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