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不语怪力乱神原文(孔子的鬼神观)

时间:2024-09-11 09:31:34

《论语·雍也》:樊迟问知,子曰: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: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女奚不曰,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子曰: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子不语怪力乱神。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、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两句,经常被后世用来证明孔子是无神论者,或者孔子不信鬼神的证明。是不是这样?孔子的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?

唐 ·李商隐《贾生》

宣室求贤访逐臣,

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
可怜夜半虚前席,

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
从李商隐的诗就可以知道,古代中国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黎民百姓,求神问鬼、占卜看相,是探求未知事物的一种普遍现象。

《论语·雍也》,樊迟问什么是知?孔子说:从教化民众的角度说,凡事不用去求神问鬼(而远之),就是知。也就是说,当时民众不知道的事物都会去问鬼神,知道了,也就不会去问鬼神了。当然,孔子也没有忘记叮嘱要“敬鬼神”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,孔子说: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,我是好学习古人的智慧,敏于思索求证,而不是从怪力乱神那里得到的智慧。所以,孔子不说求神问鬼、占卜看相等等怪力乱神之事。

这里,我们不妨将东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。

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,孔子也可以说是老子的学生。苏格拉底与老子相比,柏拉图与孔子相比,到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。

在老师层面,苏格拉底与老子是有明显差别的。苏格拉底是有神启的人,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知是受神启发的结果。老子是证道的人,老子对世界的认知是自己观照的结果。所以,老子的认知能力明显高于苏格拉底。

在学生层面,柏拉图由于师承苏格拉底的启发,所以,善于问为什么?孔子由于师承老子的是什么?所以,善于宣讲做什么?

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,似乎是柏拉图启发了后人,孔子禁锢了后人。

其实,都是后人缺失了向更高一层问题探索的能力,说明人类的认知能力在退化。这也就是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: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
南北朝 ·傅大士《善惠偈》

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。

人在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。

唐 ·布袋和尚《插秧歌》

手捏青苗种福田,

低头便见水中天。

六根清净方成稻,

后退原来是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