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真情,不管是父子、母女,还是情侣、兄弟之间,都应该彼此尊重,相互体谅,才能感受到一种温馨、和顺的氛围。古代一些才子就深有体会,苏轼去世后,弟弟苏辙悲痛万分,最后还含辛茹苦地帮着嫂子照顾一大家人。
黄庭坚被贬到遥远的异乡,他的哥哥黄大临不辞万里,从家乡带去亲人们的问候,让这位坚强的才子感动得泪流满面。俗话说得好,兄弟同心、其力断金。古人还说,兄弟一条心,黄土变成金。
下面分享两首描写手足情深的佳作,语言凝练,寓情于景。
得弟消息
盛唐 • 杜甫
汝懦归无计,吾衰往未期。
浪传乌鹊喜,深负鶺鴒诗。
生理何颜面,忧端且岁时。
两京三十口,虽在命如丝。
安史之乱爆发后,杜甫的一家人四处离散。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涌进巴蜀,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暮年。诗人举步维艰,处境窘迫,却依然挂念着亲人。
他曾托人多方打听弟弟杜颖的下落,终于得知他逃亡到平阴(在济南境内)。诗人知道弟弟平安无事,心中的石头也瞬间落地,于是赋诗表达了自己的悲苦之情。
杜颖是杜甫同父异母的弟弟,曾任山东临邑县主簿,虽然薪水勉强可以供一家人糊口,却多年难以得到升迁。杜甫首先就在信中对他说,我深知你胆小怕事,如此乱世,无法冒着风险回到故乡。而我年老体衰,要想找机会去探望你,估计也是遥遥无期。
杜甫写到这里,心情沉重,又颇感愧疚地说,人说鹊鸟可以报喜,其实不过是一种臆想;我也深负鶺鴒之情,不能尽到兄长的责任,都是因为乱世,即使距离并非极其遥远,一家人也难以聚在一起。鶺鴒,是一种鸟,古诗中常以此表达兄弟情深。
诗人觉得自己苦一点没有关系,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奔波不停,着实让妻儿老小也跟着遭罪,他实在感到于心不忍。自己作为家中长子,既无法照料老人,又不能在仕途上帮助弟弟,简直没有颜面与亲人相见,所以他无时无刻不被这种内疚和忧愁的情绪所困扰。
结尾两句展现出诗圣博大的襟怀,弟兄俩都已经年过半百,两家人加起来接近三十多口,却分居在两地。如此乱世,大家都命如悬丝,各自奔命,根本不可能关照别人。诗人想到这些就感到伤感不已,更为天下受苦的百姓而感到悲哀。全文语言凝练,深情满满,抒写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,也体现出杜甫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。
示弟
晚唐 • 许浑
自尔出门去,泪痕长满衣。
家贫为客早,路远得书稀。
文字何人赏,烟波几日归。
秋风正摇落,孤雁又南飞。
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,有人甚至将其与杜甫进行对比,更流传了“许浑千首湿,杜甫一生愁”的说法。许浑的祖籍在湖北,晚年寓居于江苏润州。他出生于诗书礼仪之家,他的祖父曾曾是礼部尚书,父辈中也有很多人是进士出身,他的弟弟许深也在福州担任过县令。
兄弟俩从小在一起读书,还时常相互打闹,不过彼此手足情深,连枝带叶,这首诗就表达出兄长对弟弟的一片真情。首联就令人不忍卒读,诗人对弟弟说,自从你离家之后,我每次感到伤心之时,眼泪便不自觉地滴落。一个“满”字,略显夸张,却抒写了一份深情。
由于家道中落,兄弟俩很小就吃了很多苦,同时也非常懂事。弟弟为了减少家中的经济负担,年少时就独自外出谋生。由于路途遥远,他们之间也很少有书信往来。“为客早、得书稀”,朴实易懂,却充满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、以及缺少联络的无奈。
颈联抒写了作者对弟弟的担心和牵挂,诗人虽然深知弟弟的才学和人品,但是分别多年,不知他的文学水平是否长进,又不知道他能否得到贵人的提携。诗人甚至觉得,弟弟如果在外面感到不顺心,不如早日归来。“烟波几日归”,这一句就传达出兄长对弟弟的担心和思念之意。
诗人最后以景语结束全篇,并寓情于景,“秋风正摇落,孤雁又南飞。”秋风萧瑟、草木凋零,孤雁正在南飞、亲人却在何方。“秋风、孤雁”等意象,描绘了一派凄冷的景象,也暗示出作者内心的凄楚和惆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