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胆相照,汉语成语,比喻真心诚意、以真心相见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。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”宋代文天祥在《与陈察院文龙书》中说到:“所恃知己肝胆相照,临书不惮倾倒。”
除了“肝胆相照”,还有如“侠肝义胆”“披肝沥胆”等大家都熟知的成语,可以看到“肝”“胆”常常一起出现,关系密切。
省流版
“肝胆相照”的科学道理:
1.肝、胆在上腹偏右一点的位置,两者毗邻而居。
2.肝细胞分泌胆汁,并汇集到胆囊进行储存,胆汁是脂肪消化、吸收的主力干将。肝和胆的功能密切相关,一方生病会影响另一方功能。
3.肝胆健康,重在防患于未然。
它们是好邻居!
首先,我们从解剖学上来看看两者的关联。肝脏在我们的上腹偏右一点的位置,胆囊则静静的藏在肝脏下部、背腹面为它专备的“胆囊窝”内,真的是毗邻而居。
它们是好工友!
如果说肝是“化工厂”,胆就是小“仓库”。胆汁是人体消化、吸收脂肪的主力干将,虽然叫胆汁,但其实是肝细胞分泌的,通过肝脏内的胆管系统,汇集到胆囊储存,聪明的胆囊还能将胆汁进行浓缩。
人体进食后,刺激胆囊通过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,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同时,也将肝脏产生的胆红素及解毒后的代谢废物随胆汁一起排出,经肠道排泄到体外,这也是便便呈黄褐色的原因。
它们密不可分、同甘共苦!
肝和胆的功能密不可分,当然也就休戚与共,如果一方生病了,另一方也会受影响。
当肝脏受到感染、损伤时(包括但不限于各型病毒性肝炎),一方面会引起肝细胞破坏,胆红素排泄、代谢障碍,过多胆红素进入血液,造成巩膜黄染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眼睛变黄”。另一方面会引发胆囊炎,胆汁产生、排泄、储藏发生异常,脂肪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,这就是为什么肝炎病人常常会发生“厌油”。
当胆囊、胆管结石、炎症引起胆汁流出通路阻塞时,胆汁不能顺利流出,引起梗阻性黄疸,皮肤黄染,大便颜色变白,小便变黄,皮肤瘙痒等症状。同时可造成肝细胞损伤,引起淤胆型肝炎。
胆囊炎症也可通过胆道引起肝脏炎症,甚至肝脏严重感染。
肝胆的健康都要关注到,疾控君建议:
1.注意食品卫生,不生食或不食用加工不合格的河鲜、海鲜及动物肝脏、胆囊等,避免甲型、戊型肝炎等传染病,及肝吸虫等寄生虫病病从口入,引起肝胆损伤。
2.提倡高蛋白(除肝硬化晚期患者)、多维生素、低脂肪、适糖的均衡饮食,生活规律,避免熬夜。加强运动,避免脂肪肝。
3.避免摄入酒精、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等对肝脏有害的食品,对于使用易引起肝脏损伤药物(如抗结核药、抗生素等西药,以及含有雷公藤、生何首乌、土三七等中药、中成药)的患者,定期检查肝功,及时调整用药,防止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。